“我们是如何把自己掏空的”:比内卷更可怕的,是职业倦怠!

2022-02-14 09:33

不知道你是否也曾有过类似的体验:

每天重复在工作中,产生厌烦、不想上班
经常性疲倦,什么都不干都觉得累;
干什么都没劲,完全没有激情;
对别人越来越没有耐心……

 

有专家认为,如果每天都感觉被工作“掏空”,不一定是不上进,还可能是有了“职业倦怠”。
 
近日,话题#职业倦怠有三个高发期#冲上微博热搜。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生有三个阶段是职业倦怠高发期,一是菜鸟阶段,适应是这个阶段的主要困惑;二是在工作四五年后;三是在工作十年之后,存在面临职业发展瓶颈期的困惑。

 

不少网友认为,职业倦怠的三个高峰期是“早上、中午、晚上”或是“昨天、今天、明天”。

 

《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报告》也显示,在中国,70%的职场人轻微倦怠,13%的人重度职业倦怠。工作久了,很多人会对职场、对自己的职业感到失望、厌倦、疲惫,经常出现迷茫、缺少自我价值感的时候。

 

职业倦怠不仅让我们失去工作的乐趣和成就感,否定自我价值,这种长期的痛苦和压力还易引发生理、心理上的各种疾病。

 

那么,如何在职场中保持热情呢?

 

 

 

什么是“职业倦怠”

 

职场就是两件事,你做的事和你周围的人。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有:

 

1.工作原因

 

由于工作内容单一、长期重复机械式工作,有些人在日复一日中已体验不到工作乐趣,愈发感觉自己像没有灵魂的工具人。样工作10年,是将1年的经验,重复用9年,一眼就能望到头的未来让人不免心生焦虑。

 

2.组织原因

 

如果自己和公司文化理念不合、没有得到公平待遇、薪资不合预期,与领导、同事相处不融洽……如果自己长期不被认可和认同,工作没有成就感,心灵没有满足感,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有三个主要特征——

 

情绪耗竭:感觉自己的情绪和资源都耗尽了。干什么都觉得没意思,不想干活,甚至对工作产生了极度的厌恶和强烈的抵触情绪。

 

去人格化:漠视工作,对待领导和同事消极、冷漠、疏远。

 

自我效能降低:取得成就的能力下降,逐渐感觉自己的能力不足,进而对自己做出消极的评价,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严重怀疑自己的价值。

 

概括来说,职业倦怠的特征就是“我的心好累”、“谁爱干谁干”、“我反正不行”。

 

 

如何摆脱职业倦怠

 

一、管理期望值

 

在职场中,我们总会有一段时间是在积累,在这个过程里产生倦怠本身就是一个常态。人不可能天天都在飞的状态,现在做的积累,是为了明天更好地腾飞。职业发展是一个曲线上升的过程,管理好自己的期望值更不容易产生倦怠感。

 

二、寻找价值感

 

如果缺乏热情,可以想想是因为事还是因为人,有时两者是相关的。如果是事的话,能否换一件事情;如果是人的话,有没有可能找到乐于相处的人。在职场中寻找一些让自己更有热情,更能获得价值感的事物,比如个人能力提升、自我肯定、工作高满意度、能发挥个人潜能……这些都能成为内驱力。

 

三、拉满仪式感

 
日剧《我,到点下班》的女主角东山结衣是个仪式感满满的人。每天早上提前5分钟到公司,把一项项任务写在一张张便利贴上,贴到电脑边,完成一项,撕掉一张,意味可以开始另一段工作了。通过职场小仪式,给自己增加一份信心——工作越做越少,同时也给自己一个信念——接下来会做得更好。
 
日本经营之父稻盛和夫在《活法》中说:“人哪里需要远离凡尘?工作场所就是修炼精神的最佳场所,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修行。
或许职场倦怠也是修行的一种吧突破倦怠,职场将焕然一新。
声明:本站资讯系本网编辑转载加工后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职场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