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柚网人事资讯:过去一段时间,接二连三发生的“裁员、收购”等事件,简直是把不少人都给惊了一阵。从更深处剖析来看,每一家的裁员或者收购都有迹可循。至少这些被裁的人群,他们都有一处共同的败笔,就是没有紧跟时代的步伐。
文章图片来源摄图网
在最初恰如其分的适应了市场后,便没把后续的持续观望重视起来,等到察觉时,致死的毒瘤早已经到了不可抢救的地步。
同时,这也让我们不禁疑问:
这些大厂的员工都会在一夜之间给裁掉,那么职场HR会不会被“优化重组”呢?
不论哪一家企业,都会面临裁员的问题,这是时代进步,企业发展的趋势下必然会发生的。
裁员常被称为“优化重组”是有缘由所在的,众所周知,公司企业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应该做在大潮流的浪潮中做将风浪踩在浪板下的人,而不是没有方向的随波逐流。
员工是公司的血液,血液新鲜与否,决定着思维的活跃和效率的高低。
因此,人员的流动性就显得十分重要,那些常年宛若死水一般的员工,就容易遭到所谓的优化重组:
▲ 井底之蛙:对新时代企业的一系列管理制度人才评估仍停留于打卡和坐班,对其他管理手段鲜有人知;
▲ 一以贯之:以就职时的工作要求和状态,一次性直接贯彻到整个人力资源的后续工作里面;
▲ 坐吃山空:不会花时间和精力去汲取最新的知识技巧、管理手段和评估模式;
▲ 不思进取:明明遇到了更科学、更全面的绩效管理,但没在原来的基础之上做补充和巩固;
......
我们都知道HR这个职业,并不是哪一方面的的专业,它是融合了管理、经济、政治、法律、心理等等学科种类。
作为一个融合了如此之多专业学科的职业岗位,想要做到面面俱到,则对知识和信息的及时补充一定是务必的。
不说必须从学到的知识中得到收益,但是至少能保证,出现了这个内容时,我能明白是什么意思,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HR作为企业输入与调节的重要一环,一定要记住将自身和企业融为一体,再跟随着时代的浪潮前进,这样才不会被时代或者企业抛弃。
再来说说职场中的“客气”。
先给大家分享一个很有趣的反面例子。
我有一个做HR的朋友,在北京某家科技公司工作,她就曾经亲口讲过一个故事:
公司规定,部门里凡是有新来的hr,部长就会带着小本子过来询问一些问题。
正好有一天加入了新同事,于是部长就走过来问道:
“你需要哪些专业相关的书籍?或者工具书之类的?”
“这是下周六在北京的一些经济管理学的讲座,这还有剩余的票。”
“你有没有看中的哪家培训教育中心的课程?可以报给我,公司商量觉得没问题的话,就能以公司的名义去听课。”
当时也没有觉得什么奇怪的,毕竟如今很多的公司员工福利好,十分注重培养员工的各方面素养。
但是她却告诉我:
“结果他什么也不要,没有要一本专业相关的书,没有要讲座的票,更没有要求报培训课程!”
听到后,我第一想法,是觉得这位hr应该能力应该不错吧。
“不错屁咧!他半年不到就被开了。现在还记得那时候部长问他,确定什么都不需要吗?”
“他一脸纯真的反问,我不是通过你们的面试了吗?这些东西应该不用了吧。”
在职场上讲客气?
我懂你们此刻的心情,就四个字:
暴殄天物!
没有一家企业愿意留下在学习上讲“客气”的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