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上如何用工作行为提升团队绩效

2020-07-15 09:16

  金柚网人事资讯:努力型和灵活型的工作方式作为“中间人”为大五人格特质和绩效“牵线搭桥”。其中,责任心和开放性分别作为这两种工作方式的关键特质会对个人和团队绩效产生较强的正向影响。人格特质是心理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被用来预测和解释人们的行为。人格特质理论创建者、美国人格心理学家奥尔波特认为,“人格”能决定个人适应外在环境的思想和行为。然而,人格特质和工作绩效关系在一开始并不被看好。

文章图片来源摄图网

  ●不被看好的人格特质

  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于个人性格特征的复杂性以及缺少研究人格特质的方法和工具,关于人格特征与工作绩效之间关系没有得到科学有效的论证。

  许多研究发现,人格与工作绩效之间的联系并不牢固,与认知能力、评估中心、工作样本效度相比,人格测验预测员工绩效的准确性和实用性遭到质疑。而随着人格特质五大维度(即大五人格:外倾性、亲和力、责任心、开放性和情绪稳定性)的确立,纷繁复杂的人格特质得到了合理的归类和概括,与其相关的应用研究也都证实了这五大人格特质能够被可靠地测量。

  同时,人格测验提供了能力测试和评价中心结果之外的独特信息,因此其在解释和预测员工绩效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大五人格要素与绩效的相关性

  总体来看,大五人格中的责任心在多数职业领域中均与工作绩效存在正相关的关系,例如警察、技术工人、金融从业人员、管理人员、服务性行业工作者等。但也有例外,对于那些需要高度创造性的工作,如画家、音乐家等,过度的责任心反而会对其绩效产生一定程度的副作用。

  除责任心以外,其他的人格特质也均在不同的岗位绩效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实证研究发现,外倾性能较好地预测警察和管理人员的绩效,而亲和力也与销售和技术人员的工作绩效呈现正相关。

  由此可见,不同类型的工作需要匹配合适的人格特质才能产出高绩效的行为。在企业管理中,管理人员可根据岗位特征重点关注那些可产生高绩效的人格特质,并以此为标准进行人才选拔和培养。

  ●混搭创造高绩效团队

  根据员工个人特质可以将团队成员的工作方式分为四种主要类型:重逻辑和分析的数据导向型、重计划和条理的细节导向型、重表达和支持的情绪导向型,以及重战略和全局的理念导向型。

  其中,前两种工作方式由于需要员工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因此可以归为努力型的工作方式,而采取后两种工作方式的员工更倾向通过创新的方法达成高绩效,所以可以将其归为灵活型的工作方式。

  从个人角度来看,努力型和灵活型的工作方式均对绩效产生正向激励作用,但从团队层面上看,异质性的团队运作效率要比同质性的高。其原因在于具有不同人格特质的团队成员能够以不同的工作方式完成其独特的团队角色要求,最大化地发挥团队效能。因此,在组建团队时应考虑将不同工作风格的成员“混搭”,避免高度同质的团队对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如果您所在的团队从领导到成员仅关注前景、战略等大方向,忽略项目计划具体实施的框架和要求,那么这个团队很有可能就会遇到预算超支和进度滞后的问题。又或者,您的团队里的每个人都喜欢通过分析和计划来完成工作而厌恶被外部打扰和影响,那么您的团队要想推动产品创新几乎是不可能的。由此可以看出,团队成员同质性过高将会严重影响团队绩效。

声明:本站资讯系本网编辑转载加工后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hr,人事资讯